【本周地产信息】
◎ 2013年5月以来,我国土地市场持续升温,高单价、高溢价地块频现、多地“地王”记录屡被刷新。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全国4个一线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高达1411.8亿元,同比2012年同期的314.4亿元上涨了350%。
【点评】三、四线城市的土地价格虽低,但市场需求也寡淡,项目的利润率也不高。一、二线城市虽然地价高,但市场火爆,大多数房企仍看好一、二线城市。2012年的快速去化,已经导致大多数开发商在一线城市“无货可囤”,现在“抢地”的原因是“补仓”。
◎ 住建部一位官员透露,楼市调控若想在短期内取得成效,限购、限贷等行政手段仍然是第一选择。房产税作为一项长期的税收政策,在楼市调控中难以“立竿见影”。由于涉及地方财政、税收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从高层的角度来说,对于试点城市、试点时间和试点方案的选择都很谨慎。虽然第二批试点城市上报的方案中在征收范围上仍以增量住房为主,但将选取某一个或几个城市对“住宅面积部分免征”进行试点,保护自住需求,而这也将涉及到存量住宅。
【点评】“国五条”出台之后,全国房价仍呈上涨趋势,尤其是进入5月份,房价上涨的预期越来越强烈。市场对于房产税调控房价寄予厚望,这无疑也在给高层施压,因此房产税扩容在下半年会有具体动作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了《2013年5月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5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180元/平方米,环比4月上涨0.81%,自2012年6月连续第12个月环比上涨,涨幅比上月缩小0.19个百分点,其中77个城市环比上涨,22个城市环比下跌,1个城市与上月持平。
【点评】进入5月以来,随着“国五条”、限价等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开发企业推盘积极性有所下降,部分购房者观望情绪渐起,多个城市住宅成交量相比上月继续下降,传统“红五月”成色不足,在政策效果继续释放和成交量走低双重影响下,全国房价涨幅在本月继续缩小。
◎ 5月21日,苏州国土资源局挂牌出让24宗地块,共1380893平方米。其中纯住宅7宗,商业7宗,商住混合10宗;从区域来看姑苏区4宗,吴中区11宗,相城区7宗,高新区2宗。6月21日下午1点半在干将路地产大厦竞价。从出让的土地情况来看,吴中区以11宗地块在数量上略胜一筹。
【点评】这11宗地块相对集中在尹山湖、太湖两大板块。尹山湖集地铁、生态为一体,受到众多普通购房者的追捧,近年来房价一路走高,早已迈过万元线;同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太湖,相比之下仍然处在价格洼地。
◎ 7月1日起,江苏将执行新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昨日,省人社厅发布了《关于发布2013年度社会保险有关基数的通知》。记者了解到,参保人员的月缴费基数下限,将从去年度的2299元提高到2564元,上限则从11497元提高到12820元。今后参保人每月至少要缴的参保费及社保待遇也将相应提高。
◎ 眼下很多楼盘报喜不报忧,给公众造成的假象就是:只要是房子都非常好卖,推出来的房子如果不去提前排队交诚意金,就很难买到合适的房源。然而五月推出新品的24个楼盘,成交量达到百套以上的仅8家,不少楼盘在开盘当天对外宣称“去化近半”、“去化7成”,然而实际成交却让人大跌眼镜。部分楼盘虽然前期蓄客非常多,开盘现场动辄“千人”,但是实际成交却并未如其对外公布的那般“光鲜”。
◎ 经历3月份的火爆和4月份的回落后,5月份的二手房市场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据统计,5月份市区二手房个人挂牌量为14768套,和4月份的12800套 相 比,增 长 了15.38%,达到了今年以来单月挂牌量的最高点。数据同时显示,5月份共成交二手房2998套,同比增长50.72%。受“国五条”政策影响,市区二手房市场在今年的三四月份曾出现较大的波动。到了5月份之后,买卖双方心态逐渐趋向平和,市场相对平稳。相对于新房,二手房的购买者主要考虑的是地段和总价。受升学影响,5月份的学区房很受追捧,尤其是总价较低、面积在70-80平方米的户型,几乎是“出来一套被抢一套”。从住宅成交面积来看,5月份的平均成交面积为99.78平方米,环比面积减少3.65%。这表明,在二手房住宅中,100平方米左右的房源最为市场所需。
◎ 市住建局可售房源数据显示,到昨天,市区可售非住宅产品共有47196套,面积407.3万平方米。按照5月份总共1660套的成交量来推算,即使不推出新的房源,这些非住宅类产品也需要用2年多的时间才能卖完。
【点评】由于苏州商业地产存在产品同质化、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使投资者对大多数商业项目缺乏信心,跟风投资比较普遍,所以出现仅一两个热盘遭疯抢,其他项目库存高居不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