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地产信息】
◎ 市住建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就刚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商业房地产项目管理意见》作进一步解释:此《意见》是针对部分开发商打“擦边球”的行为进行规范,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与“限售”无关。
◎ 据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高达41250亿元,这创出了土地市场有史以来的新高。而且自2008年开始以来,6年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已经高达15.6万亿元。
【点评】数字背后,地价的不断上涨是重要原因。而地价的上涨或又将助推高房价,面包与面粉之间的游戏和争议又将再度上演。
◎ 2月20日,苏州工业园区再次推出4宗商业用地,全部底价成交。其中三宗是用于地下交通:停车场、地下通道等,值得关注的乃是园区湖东水墨花园南面邻里中心地块,是园区第十四个邻里中心,对于湖东人民来说,又新添了一项生活配套。
◎ 截至目前为止,苏州房贷首付比例仍然是30%,二套房60%标准没变,让不少市民放心不少。
【点评】这一比例的提升实际影响不算很大,主要还是表明了政府楼市调控不放松的态度。
◎ 今年央行对房贷政策的要求总基调依然是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的政策,满足首套贷款要求,同时要求分支机构对辖区内金融机构出现的首套房贷停贷、压单等现象深入调研,但只字未提二套房贷要求。
【点评】央行今年对此基本延续了去年的要求,比如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扎实做好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
◎ 南京市国土局对外宣布,南京将调整土地出让模式,并正式发布了《关于土地出让模式调整的说明》。此次土地出让模式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定土地出让的最高限价,实施“限地价、竞配建保障房”或“限地价、竞保障房资金”的方式出让;二是明确住宅用地的“5090”政策,即在商品房用地出让时明确,90平方米以下商品住房占全部商品住房比例不得小于50%。
【点评】土地、中小户型供应、保障房三箭齐发,全是楼市最突出和最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重点抓得准。这样组合拳出击,传递调控信号,稳定楼市预期,促进楼市稳定健康发展。
◎ 杭州一个前期热销楼盘,祭出了近4000元/平方米的降幅,此举被业界视为“杭州楼市马年第一降”。
【点评】当杭州12万套的天量库存遭遇冰冷成交时,降价也仅是时间问题。
◎ 尽管《土地管理法》修订工作仍在继续且不会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审议,但是国土资源部还是决意在修法完成之前,先行展开了征地制度改革的探索。各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已知,悉将在2014年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点评】按照当前国土资源部的工作安排,征地制度改革的地方试点工作,有望先于修法执行,以为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法修订案草案积累相关经验。
◎ 楼市调控政策“国五条”出台满一年。从过去一年的交易情况分析,“国五条”北京版细则收紧性明显,其中,限购、限贷升级、“20%差额个税”、新房的预售监管政策对市场影响很大。目前,北京二手住宅公积金贷款占比从“国五条”执行前的50%以上下降到20%左右,公积金贷款已经不再成为大众主流的贷款的首选,也导致购房者选择成本更高的商业贷款。
【点评】限购、限贷升级使一部分需求被挡在购房门槛之外,单身的购房受到限制。但贷款政策从紧超过单身的限购的影响。“20%差额个税”虽然大幅挤压购房者的投资收益空间,但是两类现象也十分突出:一是卖房人在卖方的市场中转嫁个税,致使购房成本提高;二是购房需求向免税房集中,导致免税房价格的上涨。
◎ 苏州汽车西站综合客运枢纽项目计划于今年完成桩基工程施工,并开展地下室工程施工。据了解,建成后的一级汽车客运西站日发送旅客将达15000人次。根据规划,整个项目建筑按功能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地下1层至5层为商业中心,北区为客运功能。北区地下一层为社会停车区域,可采用机械设备停放机动车共794辆。
◎ 21日有报道称,部分股份制银行于春节前下发通知,要求暂停办理房地产夹层融资业务和地产供应链金融业务,并要求涉房相关贷款确保总量不增加,而涉事的股份制银行也被锁定为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两家银行至今仍未就此传闻有所回应。
【点评】即便个别银行暂停房地产夹层融资业务,也不能视为银行业对地产信贷政策出现了明显的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