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4月7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房地产市场最新交易数据。楼市“330新政”实施一周以来,该机构监测的22个主要一二线城市累计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前一周上升4.9%。其中,一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升约7.5%,广州、北京成交量涨幅均接近四成;二线代表城市中半数成交量环比上涨,成交总量较前一周小幅上涨4.0%。
【点评】在政策和市场环境持续宽松的条件下,无论是首次置业的刚需人群还是二次刚改需人群,购房热情都在复苏,地产商借助政策释放的利好效应也在加速去化前期产品。从目前数据来看,楼市短期内销量增加,这也体现了新政策出台后购房者对楼市充满信心,未来楼市有望好转。
◎ 2015年有关退休年龄和退休工资的最新规定发布:首先,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其次,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
【点评】延长退休年龄,以此来提高养老金给付门槛的确是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而出现的必然趋势。作为公民的我们除了接受意外,我们还要去学会理解,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
◎ 在楼市“330房贷新政”发布十余天之际,各地公积金新政纷纷落地。4月9日,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最新政策,对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和抵押贷款年限做出了调整,个人及家庭最高贷款额度分别提高到60万和120万,增加了6年至19年房龄的二手房的最长贷款年限。
【点评】不仅是上海,其他城市也多出台了公积金新政策,各地政策调整主要集中表现在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和放宽公积金使用条件三个方面。新政策的出台,将大大降低买房者的购房成本,同时有助于楼市去化库存,公积金购房益处多,但公积金数量总额有限,未来公积金买房的申请难度可能增加,甚至出现“抢”公积金现象。
◎ 未来15年内,苏州将在现有的12个公交换乘枢纽站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扩建,至2030年我市预计拥有100个公交换乘枢纽,并配备8000标台公交车。在苏州古城交通的发展模式中,我市将力推“公交+慢行”。
【点评】目前,苏州市已形成了包括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常规公交、出租车等在内的多元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由于苏州现有的公交换乘枢纽站数量很少,仅有12个,远无法满足市民的换乘需求。等到2030年,市民前往枢纽站内换乘公交会变得更便捷。在古城交通的 “公交+慢行”的发展模式下,古城区以后上下班将有望不堵了。
◎ 受楼市新政的影响,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一扫之前市场的低迷,如今已经沸腾起来了,楼市新政也助力家具行业回暖。
【点评】楼市新政将刺激消费,对住宅市场意义重大,有利于楼市企稳。而对房地产子产业的家装业也将带来更多的机会。虽然楼市新政将给家居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但是只有踏实做好产品,打好服务牌,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企业才会走得更远。
◎ 2015年苏州又将迎来数十个大型购物中心开业,园区、姑苏、新区、吴中、吴江区皆有上榜,而园区湖东最为瞩目,上半年将迎来四大重量级配套:新光天地、诚品书店、文博广场商业中心、永旺梦乐城,其中前三个皆聚集在金鸡湖的圆融时代广场商圈,永旺梦乐城在体育公园板块。
【点评】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圈数量也逐渐增多,购物也是越来越方便,不同的商业圈有不同的特色,购物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购物广场。
◎ 中新网4月10日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今日就房地产政策松绑表示,国务院出台的一些关于房地产政策调整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从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基本平衡。
【点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直到2030年,我国都将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同时城镇居民的住房改善性需求和空间很大。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房地产在未来很长时间都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并不是让房地产重新回到高增长轨道,而是引导房地产市场达到一个新的状态,也就是促进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 国务院4月10日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意见提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国防、港澳台、外交工作等12措施。
【点评】该意见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 地产国企不是在改革,就是在改革的路上。“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才深刻感受到体制内的制约有多大。”一家大型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者对经济观察报感叹,近期国内地产企业改革风起云涌,许多改革甚至涉及股权结构,让做管理者的倍感竞争压力。
【点评】体制改革一个较迫切的需求是提高高管和员工的积极性,部分地产国企董事长的薪酬在改革后只剩不到目前的一半。如果高管持股计划再无时间表,他们的收入依靠年薪和此前的股权激励,很可能削弱积极性。
◎ 4月10号,苏州市工商局挂牌,这标志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之前的垂直管理正式划归属地管理。
【点评】过去的垂直管理为纵向管理体系,即省工商局一管到底,市、区级工商部门业务上相对独立。而划归地方后,则改为横向管理,不同级别的部门,其人、财、物改由同级政府掌管。此举意在下放市场监管事权,理顺市场监管权责关系,更利于地方政府负总责。
◎ 15年前,苏州理想的购物场所仅仅局限在观前、石路以及南门商圈,然而经过15年的飞速发展,苏州的商业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型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商业地产无疑是苏州商圈发展的重要推手。
【点评】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扎堆入市,库存逐渐走高,导致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商业项目招商也日渐困难,深陷尴尬局面,迟迟不得开业。苏州一季度6500套非住宅入市成交3922套同比下跌6.5%,库存压力较大。
◎ 两会期间热议的“存量房转保障房”一案,近日经住建部正式发文确认,使得保障房再次成为楼市热点。落地天津,保障房建设一直是本市重点工程,2015年包括限价房等在内的保障房仍将是市民关注的热点。
【点评】存量房转保障房有利于住房保障对象早日得到保障,能帮助相关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市场秩序,另外还有利于各地政府完成住房保障任务。但把商品房变安置房不是简单魔术,而是要通过质量、选址、配套等关口。地政府在购买保障性住房时,必须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让实惠真正惠及每一位百姓。
【市场简报】
【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