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地产信息】
◎ 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即将到来,市场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景象。一方面,市场消息显示,8月以来,北京、上海等城市“抢盘”“日光盘”等现象迭出;另一方面,市场机构的统计数据却显示,北京等城市成交二手房空置率已经接近五成。据市场机构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苏州、太原7个城市近一年的二手房成交房源中,从原业主对房源的使用情况看,空置房屋占比高达46.1%。
【点评】一方面是高达近五成的房屋空置,另一方面则是房价和房租的接连上涨。大量的房屋既不用于出售,也不用于出租,而是大量的闲置浪费,导致了二手房买卖市场和二手房租赁市场房源供应的紧张,二手房买卖和租赁市场供不应求矛盾的日益加剧,是导致房价和房租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 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加之新“国五条”催生二手房成交集中爆发,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增速明显。近期,全国多地国管公积金余额告急,开始采取公积金转商业贴息贷款的方式解燃眉之急,由于“公转商”之间存在最低2.05%的利率差,公积金中心是否应当为这2.05%的利率差买单备受争议
【点评】“公转商”、“轮候制”等都是缓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楼市低迷时,公积金过度结余会造成资源浪费;楼市火爆时,又容易出现余额不足的情况。因此,建立合理的公积金存贷机制,加大对公积金风险的管控才是长远之计。
◎ 利用暑期,日前苏大7名大学生对270名买卖二手房的市民和苏州三个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苏州二手房市场成交量趋于平稳,83.3%的购房者则是为了改善住房需求、解决基本住宅住房需求以及为子女购置,这也表明苏州二手房市场以改善型需求为主,刚需型排第二。
◎ 据统计,上周,朗诗绿街南岸125套居住宅销售排行榜第一,其中旭辉华庭22套蝉联高新区住宅销售排名第一;金亿城25套占据商业类项目第一;拙政别墅以4套居别墅类项目第一。
◎ 8月21日,北京第一宗“限房价地块”开始竞价,起始竞拍价为24.5亿元,要求开发商除公租房外,剩余商品房售价不超过2.2万元/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这个定价比该区域周边楼盘均价低6000元左右。该地块挂拍之后第三天仍然无人问津。
【点评】今年5月就被广泛讨论的调控新思路——“限房价、竞地价”终于落下实棋,这项新政被称为是商品房土地出让模式上力度最大的改革,日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长远来看,这种土地出让模式确实难以达到降低房价的目的,虽然从短期看、从统计数据上看,有可能把均价拉下来。
◎ 根据调查显示,认为地铁建设对购房意向有一定影响和影响非常大的购房者占77.14%,其中看中地铁交通便利的购房者占38.81%,看中升值空间和配套齐全的购房者各占20.9%,可见购房者对地铁的认可程度非常高。
【点评】商业项目的购房者更多的是看中地铁沿线商业的升值空间。相比商业项目的购房者看中产品的升值潜力,住宅项目的购房者则更看中地铁带来的便利交通和完善配套。
◎ 吴江9月份有5个楼盘项目开盘或加推,全部都是住宅项目,其中1个纯新盘项目,总计共约740套左右房源“抢金九”入市。与旺季相对应的正好是楼盘优惠较少,苏州9月49个加推或开盘项目中,仅14个楼盘有预约优惠,但单吴江就有4个楼盘给出了实实在在的预约优惠。
◎ 目前苏州六大片区,中小户型存量不足万套——据搜房网不完全统计,目前苏州刚需中小户型存量8020套,其中园区仅存258套,吴中区仅存2887套,吴江区957套,姑苏区764套,相城区1164套。高新区990套。与供应量的短缺相矛盾的是,苏州楼市庞大的购买力。据调查显示,正常自住和结婚用房的购房者占据71%,其中,正常自住占50%,结婚用房占比21%。改善型购房者仅占比18%。投资理财以及其他仅占比11%。
【点评】刚需购房者买房难,是目前苏州楼市的最大特点。正是因为供需关系的失衡,才导致了苏州刚需购房者一房难求的窘境,也变相的导致“抢房”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