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


天元评估地产周刊第281期
2013年10月29日

【本周地产信息】

 

◎《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区)发展规划及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讨论稿”)正在征求意见阶段,有望年底颁布。根据“讨论稿”,将通过试点城市带动住宅产业化发展,到2015年,在全国培育20个左右试点城市(区),其中,东部地区发展10个左右,中西部各发展5个。据悉,目前已经有北京、上海、青岛等17座城市,提出了初步申报试点计划。

【点评】通过实现标准化、模块化,住宅产业化可以通过缩短建设时间,减少人力成本,做到预算就是决算,确保成本的真正可控,促进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

 

◎  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的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9月房价总体仍呈涨势,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和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65个和69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6%,最低为下降0.3%。

【点评】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之所以涨势汹涌,是因为其市场存量持续下跌,市场供不应求。因此9月房价量价齐升的状况没有改变。

 

◎  财政部税政司近日发布的《关于职业教育等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明确对个人销售自建自用住房,免征营业税;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按房改成本价、标准价出售住房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  在京企事业单位自有用地用于商业开发的“闸门”正在悄然开启。在10月23日下发《关于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的意见》(下称“京七条”)后,北京市政府已经开始考虑研究此项政策的可能性和实施方法、路径,以加大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的未来供应量。

【点评】由于北京首都的特殊地位,大量中央在京和北京企事业单位拥有大量自有土地。由于历史原因,这些自有土地由北京市政府收储再行出让并转化为市场供应的难度较大。北京市能否借此机会盘活这些存量用地,并确保购买环节的公平,将是一道复杂命题。

 

  国土资源部22日公布的2013年前三季度国土资源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用地供应13.6万公顷,创近年来新高。今年一线城市也纷纷加大土地供应。

【点评】一线城市“人多地少”的特征没有办法使市场处于供求平衡的状态,就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而言,两地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  9月郑州市开始实施的“房价零增长”规定,号称“升级版限购令”。继10月8日深圳出台“深八条”后,10月23日,北京也出台“京七条”再度引发调控升级热议。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各地房价控制目标将面临考核大限,客观上都逼迫地方政府出招的可能性。而“京七条”“深八条”的扎堆出台是一种“信号”,意味着上海、广州这些重点城市也很可能推出新的楼市调控政策。

【点评】新政策可能会掀起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由于各地目前并没有完成任务,因而在最后几个月各地可能会出台一些房地产调控措施。这或许透露出以后政策调控的方向和信号,从趋势来看,今后调控政策会逐渐向市场化、经济化转变做过渡,为楼市长效性调控机制做铺垫。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五大中国城市在世界最昂贵的房地产市场中名列前茅,甚至超过了东京、伦敦和纽约,美国《大西洋》杂志写道:世界上十大贵的让人难以承受的房地产市场中有七个都是中国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天津、广州和重庆。

【点评】如果按照两个最常用标准,中国楼市泡沫都极为严重: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普遍在25倍以上,而房产的售价与月租价之比也普遍达到了500~600倍,甚至出现了超过800倍的。

 

◎  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指导信贷市场产品定价,贷款基础利率(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25日正式运行。贷款基础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贷款基础利率的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予以公布。运行初期向社会公布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

【点评】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的运行,可以视为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