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挺个贷并非“救市” 业内称对市场刺激作用有限
2014年05月15日

 

日前,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召集15家商业银行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要求要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房需求,及时审批合格个贷。这一信号被一些房地产业内外人士解读为央行“出手救市”。

昨日,记者采访深圳多位业内人士,大家普遍认为,央行释放的信息仍然没有突破目前的政策框架,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住房贷款的资金压力,但救市之说太过夸张,对市场的刺激作用也有限,具体效果还得看各银行如何落地执行。

个贷效率有望提高

个人房贷业务利率高,放款时间长,已是市场普遍现象。在“融360”对全国23个热点城市进行的调查中,目前仅有9个城市还存在利率优惠,其中7个城市有9折利率优惠,2个城市有9.5折利率优惠,其余城市的房贷利率为基准利率。有16个城市出现停贷现象。记者调查深圳市场发现,四大行及重点商业银行对个贷利率均上浮5%~20%,即使是首套,大多银行也会上调5%~10%。除利率上浮外,时间长也是困扰购房者的一大因素。一位去年底购房的买家对记者表示,直到现在贷款也未到位。龙华地铺经理周先生告诉记者,正常时期,二手房一般1个月能完成全部交易,但现在普遍需长达两三个月,瓶颈就是放款时间,“以前7~10个工作日放款,现在经常长达两个月。”

央行会议释放的信息或对个贷效率的提升起到敦促作用,特别是以前被银行收缩个贷误伤到的“首次置业者”。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主任徐枫向深圳商报表示,“这是给以前态度比较傲慢的银行敲响了警钟,不要再祸及到首次置业者,但对其他房贷作用还有限。”

然而,若购房者希望在央行的敦促下,各商业银行还会回到大打折扣的时代,可能面临失望。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首次置业者利率可能再次回归到基准,但最多打个九五折。“八五折,七折的时期不可能再有,高息揽存背景下,银行提高房贷利率差是出于盈利压力的正常表现,难以改变。”

长城证券研究员苏绪盛提醒记者注意座谈会的另一个议题,即“防范住房贷款风险”,有银行反映七折利率的房贷做证券化都转不出去,“房贷证券化是目前的趋势,但折扣太低利润空间小,银行不太可能考虑再这样操作。”

房贷紧张局面难以改变

住房贷款曾经很长时间是银行眼中的“香饽饽”,现在形势已经开始变化,一方面银行揽存的成本因互联网金融等因素提高,另一方面房地产的未来增长空间逐渐压缩,种种因素都让昔日的香饽饽变成了今日的“鸡肋”,房贷收缩已成趋势。各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这次央行表态后,各商业银行应该会“给面子”,增加个贷的资金供应,但难以改变上述趋势。宋丁表示,这次的央行表态虽然表示,央行撒手完全不管做不到,但可明显看出指令性政策减少,而仅是指导性意见,具体执行还得看各家银行的资金情况和与央行的关系。

绪盛也认为,央行对于银行仅有总体资金供应量的影响,但在资金投放结构上没有话语权。“央行的表态也没有超出现有政策框架,即差别化房贷政策,解决自住需求。”

据他介绍,目前房贷业务收缩直接表现在,有些银行对房贷没有任务要求。

从过去银行热衷房贷,到现在银行给个贷的“冷脸”,包括地产商的开发贷也在收缩,徐枫认为银行的这种转变本身就有点“过”。“出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央行此前对商业银行有收缩房贷的暗示,但这对于正困扰房贷低利率差的银行来说,正中其下怀,从而就误伤了很多刚需的购房者。央行的这次表态,是重申之前的差异化住房贷款政策,纠正商业银行此前的过激行为。”

“但从中长期来看,房贷资金还是趋紧,这是金融改革的自然结果。”徐枫表示,“以前可能是葛朗台,现在会给一两个金币,仅此而已。根据银行业对房地产的评估,不管是开工量还是自有房拥有量,均处于高位,未来增长空间有限,属‘下午的太阳’,其他正风起云涌的行业对资金的吸引力显然更强。”

市场反响预计微弱

央行表态后,有房地产业内及部分媒体将之解读为“救市”信号,对此,众多受访专家一致否认,“救市一说太过夸张,该政策对市场的刺激作用非常有限。”

深圳中原地产副总经理贺晓丽对记者表示,目前房市成交冷淡的局势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信贷、限购、对市场不确定性或回调的预期等,央行的这一表态难以左右市场走向。”

根据中原地产的监测,反映市场信心的两大指数即报价指数和经理人指数5月初分别突破30%及50%的临界值,“这说明市场已发生根本性改变,进入下行期,非重大利好难以改变当前局面。”

  徐枫认为,不是“救市”信号,而是因为目前经济形势与2008年4万亿“救市”政策出台时完全不同,“那时宏观经济全面下滑,房地产开发与需求都急需全面拉动,但目前远没有那样悲观。”贺晓丽也认为,虽然央行此次表态有可能让银行将部分中小企业贷款回调至房地产行业,但“救市时出现的各企业都将资金注入房产行业的情况现在不可能出现。”

贺晓丽与徐枫均表示,央行的表态更多是从政治和民生的角度考虑,“是一种政治或民生层面的兜底。”市场反响比较“微弱”。

新华社文章也指出,央行力挺首套房房贷需求,体现了一直以来的差别化房贷政策,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调控方向的变化,市场不宜过多解读。不过,地产评论人士王世泰对记者表示,这种“兜底”政策短期效果可能好,但长期来看可能会阻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未必是好事

来源:深圳新闻网